傳統喪葬習俗之進飯介紹
更新日期:2019/4/24 21:18:30
當地普通喪事,在埋葬前一天晚上,都要在靈前舉行“進飯”儀式。因為死者在家“住”最后一晚了,兒女及親人們難免有永訣痛別之情。所以,許多地方把“進飯”叫“辭靈”或“家祭”。
發引前一夜,十二點鐘前后,子女親屬,在靈前舉哀謂之辭靈,畢掃棺木上浮土于簸箕內,再傾置喪主內室之席下,蓋取存財之義以材與財音相同也,于時纏壽罐,罐以白瓷小瓶口為之,內貯飯菜等以蘋果或饅頭塞瓶口,罩以白布,縛以紅繩,樹箸一雙于內棺入土時置棺之后枕木上,在發引之先,例應遷棺,將棺之前和(俗謂之前回),
抬起杠夫高呼曰遷棺大吉, 蓋津俗向系午后出堂,恕未必適逢吉時,故預選吉時為之,其出堂即可不拘早晚也。
“進飯”這天夜里,從晚八點左右開始,鼓樂班子集坐靈旁,從孝子到至親,按門氏近遠依次分別進行。按照喪事禮儀該誰“進飯”,誰就端跪靈前,雙手持香于胸前,鼓樂奏起曲子,有一人用盤子端上一盞茶飯獻于靈前,一首曲子吹奏完了,“進飯”人叩頭退位,再輪第二個人。
“進飯”時,除了本家孝子外,其他至親“進飯”還要給鼓樂班子送小錢。給的錢多,就吹奏的好,時間長;給一次錢,就吹奏一曲。因此,各人“進飯”的時間長短不一樣。吹奏什么曲子,可由“進飯”人自點。例如:子侄點《祭靈》,女兒點《女望娘》,孫子點《狀元游街》,其他孝子點《雁落沙灘》等。
女婿、外甥“進飯”時,小姨子、內兄弟媳、表兄弟等能開玩笑的,還要“刁難”嬉鬧一番。有的給他們膝下放磚頭、瓦渣,讓他們跪著難受;有的給他們頭上頂只碗,使他們跪著而紋絲不能動;有的“逼”著他們多次.掏錢點曲子。打打掀掀,拉拉扯扯,十分熱火。死者年齡越大,輩分越高,就鬧得越歡。這是當地喪儀中惟一能笑鬧的一環。
如果過官賓事,行“家祭”禮,那就復雜多了,必須按既定的程式來。還要看誰的“禮”行的好,要求腳步路數到位,跪拜行止得體,磕頭作揖.周全,稍一疏忽就會錯亂,在圍觀的男男女女面前,當場出丑丟人。因此,舊時從孩子起,就要學習行“禮”,以備后用。
天悅網是中國最具創新的一站式購墓咨詢服務平臺,提供全面及時的陵園環境、墓地風水, 墓地價格,墓碑碑文內容,為上海陵園、上海公墓、上海墓地、殯葬從業人員、殯儀服務及殯葬行業相關人員提供互聯網終端展示.為您提供專業購墓指導,力爭做國內最真實、最全面、最專業、最貼心的墓地信息服務平臺。購墓熱線:021-395281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