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墓地山水文化的重要性
更新日期:2019/4/28 23:12:12
墓葬學說:逝者葬在上海墓地后,真氣會與穴氣結合形成生氣,通過陰陽交流成的途徑,在冥冥中有影響、左右在世親人的氣運。
陰陽兩氣,呼出來就成為風,升上天就成為云彩,降落下來就成了雨,在地下流行的就成為生氣。生氣在地下流行,生發時就能養育萬物。
人是父精母血的結晶體,所以人也是陰陽兩氣的結晶體。每個活著的人都有陰陽兩氣,死后肉體消失,陰陽兩氣卻沒有消失。活著的人,氣聚凝在骨,人死骨未滅,所以人死氣還活。所以下葬者,要找一個有生氣的陰宅,讓生氣和不死的陰陽兩氣相結合來保護在世親人。
經書說:人死有氣,氣能感應,影響活人。這種感應是有事實根據的。例如西邊產銅的山發生崩塌,東邊用銅鑄成的鐘就不撞而鳴,這就是感應。再比如,春天來到,樹木抽葉開花,放在家里的麥種也自動發芽。氣在地下運行,它運行時,順隨地勢走,它聚集時,也隨地勢停止。丘隴的石骨,平地凸起的土脊,都是有氣在運行的標記。
經書說:氣有風吹就散失,遇上界水就止步。古代人聚集氣使它不散失,用界水限制它不再運行。上海墓地選墓的其中一個法則,得水最好,能藏風是第二個要求。為什么這樣說呢?因為即使是盛大的氣運行還有它的余氣止息,雖然零散但深氣也有聚集的地方。
經書說:水流在土外,叫外氣。外氣橫行成為界水,土內的生氣自然止聚,說的正是這個意思。經書又說:淺深得乘,風和水自然生成。土為生氣之母,有土才有氣。氣是水之母,有氣才有水。所以藏在干涸燥熱的地方的氣要淺,藏在平坦地帶的氣要深。
古人選擇墓地考慮的因素依次為:
一是京城附近,其地理位置自然是好的;
二是故里、采邑或祖籍地,符合葉落歸根的傳統觀念;
三是死亡地,如任所、戰場等,這往往是格于形勢,如交通制約等;
四是其他地方,如生前向往之地等。但是一般都要選擇“前有照,后有靠”的地方,即前有水流穿過,后有山峰為靠,境內層巒疊翠,就是說在上海墓地要枕山面水。當然還有許多其它講究。
如:首先,應該明確穴的來水與去水的方位,根據穴的來水與去水的方位來確定土地神位的大致方位,再根據穴的座向及分金五行配合,確定土地神位的準確方位,同時參照穴的四周環境來確定土地神位的準確方向。這樣的土地神位既符合形勢,又符合其理氣。
天悅網是中國最具創新的一站式購墓咨詢服務平臺,提供全面及時的陵園環境、墓地風水, 墓地價格,墓碑碑文內容,為上海陵園、上海公墓、上海墓地、殯葬從業人員、殯儀服務及殯葬行業相關人員提供互聯網終端展示.為您提供專業購墓指導,力爭做國內最真實、最全面、最專業、最貼心的墓地信息服務平臺。購墓熱線:021-39528115